足迹
贞观公务员笔趣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5章 双方高层(第1页)

陈平安觉得总要给读书人一些事儿做。仅仅是一个大唐邸报还是不够的,至于吟诗作赋,说实话,传世之作也不是那么好写的。在写完了唐顺宗之后,了解了韩愈的人生经历,还有他的思想主张。陈平安就觉得自己也不能只是狂点科技树。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也要伴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看起来是两条道路,却也算是殊途同归。不然,就算是电池有了,电动车也出来了。大唐可能还是那个大唐。劝学是一篇序文。【夫学之道,乃人生之要务,不可须臾离也。自古圣贤,皆由学而至,非生而知之者鲜矣。故吾今作此文,以劝勉诸生,勉力向学,勿负韶华。观夫天地之间,万物并作,而人独能灵长万物者,何也盖因人能学,能思,能行也。学则知礼义,思则明是非,行则践所学。是以学为人之根本,不可不勤,不可不精。夫学者,非徒记诵章句,以博取功名已也。实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修身者,学以正心诚意,克己复礼;齐家者,学以孝悌忠信,和乐融融;治国者,学以仁政爱民,清明有道;平天下者,学以兼济苍生,协和万邦。故学之广矣,大矣,岂可轻视哉且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旦失之,则难以复得。青春年少,正宜勤学苦读,积学储宝,以待他日之用。若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则老大徒伤悲,悔之晚矣。又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言得之矣。学之道,贵在勤且恒。勤则不惰,恒则致远。故当朝夕孜孜,不舍昼夜,以求知若渴之心,遍览群书,广开才路。诸生勉乎哉!勿以年少而自轻,勿以艰难而自弃。当知学问之海,浩瀚无垠;人生之路,漫长且艰。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愿诸生皆能勉力向学,成就一番事业,以光宗耀祖,以报国家。】篇幅不长,文体就相当于是一个小作文。这也算是一个开头。以后,肯定要讲述一下,大唐邸报上面的新闻体,还有骈文体、古文体、序文体、长短赋,甚至是以后还会有编曲。而另一个短文篇,就是一个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叶生的书生和蓝田县令的故事。不错,这个就是取材于聊斋志异里面的那个叶生,做了一些修改。这种短篇多多少少就有一种奇幻色彩了。不少人看了,也是一时称奇。然而,故事发生在隋朝时期,也没有一个丁姓的蓝天县令。而短篇的开头也写了,此乃随笔,故事纯属虚构。所以说,这就是那位赵王陈平安编撰的一个故事,叶生、丁公就是不存在的人。但是这个故事还是非常感人的。这就是一个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却因为一个是书生,一个是县令,代入感也就更强了一些。只不过,相对来说,众人对于那个第一回:李青学艺初下山,黑虎拖刀抢民粮,这个故事更加好奇。好在,几天之后最新一版大唐邸报上面,又是一片短文,竟然讲述了一只妖狐报恩的故事!然后,还有很多人都关注的那个问剑红尘第二回:一剑寒芒耀九州,路见不平该出手。读书人也是第一次见到,还能这么写。看起来更是津津有味,里面还有着不少道理,特别是那李青,一袭白衣,背着一把青剑,为人好爽,又行侠仗义,身上还背着血海深仇。此番下山,便是要报仇雪恨的。而这李青又是姓李,就是这故事也是虚构,并非是世人所知道的王朝。而是一个叫做大燕的王朝,皇帝也姓燕。仅仅是两章,对于这个故事的背景讲述的也不多,大家也仅仅是知道,这个一次只有一回的故事,也是赵王陈平安虚构的,讲述一个不存在的王朝中,有一个游侠儿叫做李青,拜师学艺,学成之后下山的故事。而第二回的打斗写的也是极为精彩,特别是那青剑出鞘,让读书人都感觉到剑光之凛冽。还有那般让人咂舌的剑招,什么太乙分光剑,一剑出,却有着无数的剑影,让敌人不知道那一道剑影才是真正的剑。这般打法,还是第一次见呢。看完第一回,还不觉得什么,看完这第二回,就感觉到了不简单。看完,还想要看。有人甚至是专门把第一回和第二回抄录下来,反复观看。有人喜欢那个短篇。一个叶生和县令的故事,也非常感人。这种千里马和伯乐的感情,也是大部分学子们都向往,也都能代入进去的。如今大唐的学子们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毕竟州学一座一座建立起来。百姓们也通过进入工厂打工,又或者是去工地打工来赚钱。有了钱。也就可以缴纳束脩了。可以让自家的孩子去读书识字,去参加科举考试。故此,学子多了,他们一个一个也都觉得自己也算是有才能的,只是没能遇到一位像是蓝天县令丁公这样的人。若是他们遇到了这样的丁公,必然也会和那叶生一样吧。就算是死了。也不自知。也要报道知遇之恩。叶生能够得遇丁公,而他们呢,却没能遇上这样的丁公,还在苦苦求学,还不知道前路如何呢。至于狐妖报恩,完全就让人惊诧,也有人觉得有一种违背了圣人之言,子不语,怪力乱神。然而,陈平安乃是赵王,得陛下宠信。朝中那些大臣们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就算是有一些不满,又能如何须知道,御史台那位直言善谏的魏公,都没站出来呢。不过,等到了下一期大唐邸报上,出现了魏公关于陈平安两篇短文的议论。大家才明白,这两篇短文的真正意义。第一篇,是想要告诉世人,叶生才华横溢,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最终抑郁含愤而死。这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局限性,即仅凭一纸试卷难以全面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叶生的故事也是许多读书人在科举制度下遭遇的真实写照。他们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只能在无尽的等待和失望中度过一生。读书人的出路,似乎只有科举考试这一条。不然,读书还能为何魏公询问了赵王陈平安,陈平安有一句话,让魏公佩服不已,当为天下读书人之警示之言。赵王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仅此一句。所有原本对于陈平安写叶生、狐妖、鬼将三篇短文有一些不满的大儒,一下子就闭了嘴。仅此一句,谁还敢言赵王陈平安的不是!赵王陈平安之所以写短篇,不就是为了他所言的那一句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三篇短文,看起来是说鬼怪、狐妖,然而,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又让人不免敬佩,也有所感悟啊。叶生的报答知遇之恩,狐妖报答救命之恩,鬼将的报国之心、一人镇守孤城三十年。这些故事,就是在教人们做人的道理的啊!众人很快也随着魏徵的一篇策论,明白了赵王陈平安的用心良苦。而那一句话。也算是读书人的指路明灯。有人直接把陈平安奉起来,视为当世大儒第一人。天下才气,陈平安独占八斗!而这一期的大唐邸报上,也有了问剑红尘的第三回,讲述了李青前往洛阳城,途中在徐州城外一处驿站落脚,却在夜间,被驿站的伙计,吹了迷药,晕了过去。这可能是一家黑店,专门做着杀人越货的事儿。众人不免对李青的安危有了一点儿担忧,却也有人觉得李青这般武艺高明的人,应该不会中了迷药。总之,故事还是非常吸引人的,看完了一回,就忍不住想要看接下来的内容。可惜的是,又要等好几天了。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只见也就来到了五月。大家也都已经追了三期的大唐邸报了。以前,看大唐邸报,看的都是各地发生的一些实时的事情,又或者,一些大儒所写的对于大唐律的理解云云。如今,大家似乎喜欢上了这种,追着看每一期的大唐邸报上面的那个故事。来了,坐吧。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抬眼看了一下陈平安,就招呼他坐下。陈平安坐在旁边,看着李世民批阅奏章。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李世民似乎还没能下定决心。陛下……陈平安只能是出言提醒。李世民直接合上奏章,丢在了一旁,靠在椅背上,说道:唉,我最近有一些心神不宁,这奏章,若是往常,我是不会这般犹豫的。陈平安最近忙着让将作监努力找到发光发热金属丝,还要写长篇小说,又要想和聊斋志异差不多的短篇故事,给大唐的读书人注入新的活水。故此,也是稍微有一点儿忙。顺宗之后的史册,都没写了。来皇宫的次数也少了一些,也就没有注意到李世民最近的心情似乎有一些浮躁。陛下因何事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