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遇上麻烦的林泽跃(第1页)
蒸汽机的改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作监那边已经打造出来一个四米多高的巨大型蒸汽机。用上了非常大的炉灶,也用上了非常大的锅炉,可以装很多水的那种。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气缸了。用蒸汽推动气缸,气缸的手臂再拉动车轮,完成动力转化。而这,用了一年的时间。从贞观十一年开始,一直到贞观十二年年初才把这一套蒸汽机设备打造出来。在这期间,最难的问题就在于这个气缸。简单的手工冶炼技术已经无法让将作监的少匠们可以制作出来精密度非常高的气缸。就算是浇灌法,也会在接口的地方,有一些细微的差距。这就需要打磨了。总之,人不能被这些东西所难道。连飞上天空都已经实现了。还有什么是他们无法创造出来的呢将作监……永远都在创造着神话。这是世人对于如今的大唐将作监的认知。打磨出来了气密性非常高的气缸,也就可以继续制作活塞。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这一项工程完工,巨大的贞观一号蒸汽机可以投入使用。那么,大唐的科技是真的可以再上一层楼。如今,小型蒸汽机和发电机组装起来的电灯,已经投入了市场。以前购买下来了发电机许可证的商号,也得到了完成的技术,开始大量生产了。这完全成为了富人们的玩具。相当于是大唐的第一建奢侈品。毕竟,一般人是真的没有钱能够买上这么一个玩意儿,然后放在自己的书房,当做是灯来使用。一个是蒸汽要吹动车轮,这剩下的蒸汽就要有一个管子给导出去。同样,烧蒸汽也要用到柴火,也会产生烟尘。这个烟尘也要导出去。这就增加了成本。其次,每一天这么的木柴,或者是石炭,消费比之油灯还要高呢。百姓们连油灯的油都买不起,怎么可能用得起这么高端的电灯。就算是小富之家,也永不起这东西。除此之外,钨丝在没有稳定气体的保护之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也会有损耗。就是这个灯芯钨丝,那都是比较高的价格了。所以说,蒸汽电灯量产了。产量却又不高。再然后,就是蒸汽风扇、蒸汽机车了。根据贞观一号蒸汽机,打造了缩小版的蒸汽机,然后再放在四个轮的车上。就是这个车的前面造型比较大,一共三个作为,后面带着一个布制车棚,前面是车夫的驾驶位,用来控制机车的。同样的,耗费也比较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快,再加上,不能一直提供水和燃料。这种就相当于是一个玩具了。不过……造出来的那一刻,当蒸汽机车自己开始行驶的那一刻。将作监这边还是一片欢腾。我都有一些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能够用双手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拉,也没有人推,它看这么自己动了!实在是太神奇了!确实是神奇。陈平安直接开着蒸汽机车从将作监到了皇宫。一路上,还有着金吾卫跟随。沿途的百姓们都好奇地观望着。赵王又又又造出来一个神奇的东西。竟然还能自己行走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等到了长街上。两边站了不少前来看稀奇的百姓。就这么看着陈平安坐在蒸汽机车上,缓慢地行驶着,进入了皇宫。留下了一片烟雾。毕竟是用石炭燃烧着锅炉,产生了蒸汽之后推动着气缸,产生了机械运动,最后作用在车上,让这么大的机车可以行驶。其实,这机车的重量大部分都在于动力系统上,锅炉是最重的。后面的车厢并不是很重,底座采用了钢板,座椅直接用的是木质材料。这是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好让蒸汽动力能够作用在车轮上,可以拉动车轮运动。皇城的护卫们自然不敢拦着陈平安,直接刷个脸就放行了。而这般大的动作,还是吸引了很多人。还在官衙那边办公的房玄龄、魏徵等人也是闻讯赶了出来,想要看一看。甚至是东宫那边的李承乾,也都带着人过来。蒸汽冒出来的时候,会有一些响声,所以这个车子走到哪,都能够很快引起人的注意。直到车子行驶到了太极宫前的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大石碑前,才停了下来。李世民这时候也到了这边。身边还跟着长孙皇后和小兕子。好大的动静啊。李世民走过来,笑着对行叉手礼的陈平安等人说道。陈平安起身道:陛下,蒸汽机车终于是造出来了。李世民上前,打量了一下,然后问道:朕可以上前,试一试吗陈平安连忙回道:陛下,可以,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公主殿下都可以坐上去。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又带着小兕子。走,我们坐上去,试一试。座位上放着垫子,这垫子用的也是上等的垫子。等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好之后,陈平安则是按下了开关,齿轮回归原位。毕竟是蒸汽机,不可能说直接把火灭了就可以了。这要是浇一把水把火灭了。火可能灭了。但是蒸汽机里面的蒸汽还在,突然降温,就是热胀冷缩,会损坏锅炉的。所以,就算是这个车停下来了,蒸汽机依然还在烧着,除非是不在添加燃料。等到火自然熄灭,锅炉自然降温。那么,如何停车的开关机关,自然要在车轮这边想办法了。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是蒸汽的车轮保持着转动,而后面的齿轮能够离开,不在受力就行了。这样就可以直接停车了。大齿轮归位。车子瞬间就开始动起来。李世民、长孙皇后、陈平安的身形还是受到了惯性的影响,晃了一下。车身其实也有轻微的晃动,然后开始行驶。速度其实和人跑步差不多,却比不过人快跑的速度,但是胜在一个稳定和持久。人若是快跑,最多也只能坚持一段路。而这个蒸汽机车,只要是燃料和水能够一直供应,就可以一直行驶。除非是里面的元器件磨损坏了,也就是动力系统出问题了。也就动不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小兕子坐在蒸汽车上,陈平安则是司机,带着他们转了一圈。直到这炉子里面的火烧的差不多了,车子的速度非常缓慢,最后停了下来。时间很长,路程也比较长。就是这后面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好像是乌龟在爬行一样。倒是坐在上面,已经三岁的小兕子,觉得非常好玩儿。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开始也是十分稀奇,到了最后,速度太慢了,就有一点儿尴尬。好在,这种蒸汽机车还是非常吸引人。大臣们都非常想要坐上去试一试呢!只不过,陈平安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小兕子一直坐在上面,并未停下来。陛下,以这般蒸汽机车的行驶路程来看,其实已经是我们出行的工具的又一次伟大创新。大殿之上。陈平安才开了口,为李世民和诸位大臣讲述道。臣之所以到后面一直让蒸汽机车行驶,就算是速度非常慢,也没有停下来。就是在计算这蒸汽机车的路程到底有多远。臣在将作监那边开始添加了石炭以及一锅炉的水,然后从将作监出发,一路直行,到达了太极宫前。又乘坐着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公主,算上臣,便是三位成年人,和一位孩童。而这么多人,却能够行驶那么长的路程,可以说,比之三轮车的实用性还要高一些。以后,可以在每一个驿站中存放一些石炭,用来给这些蒸汽机车提供燃料以及水。这样一来,有着蒸汽机车的人,出行的时候,也可以沿途加上石炭和水。只要是蒸汽机车的元器件没有受损,不会影响到行驶,那么,理论上,就可以不在人力的拉动下,自行行驶,从长安城到达非常远的营州、琼州,都是可行的。不仅如此,若是把后面的车厢改造一些,就可以成为非常大的货车。用来运送粮食、货物、辎重等,也是可以的。以后,从东南之地运送粮食,就会更加快捷了。只要是有着石炭和水,蒸汽机车就能够一直行驶,甚至是不需要休息。而以前,就算是人蹬着三轮车,一天也要休息好几次,又或者是换人。其实,运送粮食本就是府兵的职责所在。他们本就要形成护送粮食的队伍,一个人蹬着一段路,几百人也差不多。但是很累,第一天换着来,第二天换着来,到了第三天,估计就累了。到了后面,是又累又疲惫。速度也会慢很多。而且,遇上了陡峭一些的上坡路,还需要很多人在前面拉着,在后面推着。而蒸汽机车就可以减轻一些人力的负担。这种效率,自然要比人力好很多。诸位大臣们听了,联想到刚刚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小公主一起坐在车上。走了那么长一段路。若是成了货车,确实是方便了很多啊!关键是,他们很快又想到了,若是把蒸汽机换成更大的,把车厢也换成非常大的呢!是不是可以带着更多的货物呢这实在是已经有了一些梦幻的东西,很多大臣一时间都无法想象,也没法儿直接接受。就……蒸汽机车出现了。一种很新很新,甚至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就这么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没有人去蹬着,也没有人去拉着,更没有人推着,那个非常大的车就自己开始走起来。看起来就非常大,非常重,却还能和人跑一样,走那么快,然后一直都是保持着那么快的速度。像是房玄龄这些老臣,已经五六十岁了。一开始,还真的没跟上呢。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唐获得此物,乃万民之福,社稷之福!王珪第一个站出来了。他现在也是看明白,陈平安已经不仅仅是被帝王所器重和宠信。而是他这样的人,带来的惊喜以及利益,实在是太大了。陈平安有着改变一切的能力。有了他,大唐早已经变得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崔民干也紧接着站出来了。陛下臣崔民干,斗胆进言,欲论这蒸汽机车之辉煌成就,及其对我朝未来发展之不可估量之价值。自古以来,车马舟楫,乃民生之要,国家之基。然则,岁月流转,将作监少匠们手艺日新,如今又得赵王之巧夺天工,以让蒸汽机车横空出世,犹如龙腾九天,彻底颠覆了大唐以前的交通之格局。此等机械,以煤石之火,化蒸汽之力,驱动铁轮滚滚向前,不仅速度远超昔日之车马,更在载重、稳定性与连续性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陛下试想,若我朝能广布蒸汽机车于四方,则物资流通将更加便捷,商贸往来必盛况空前。百姓生活因之而丰,国库之财亦将随之充盈。再者,蒸汽机车之运用,可大大缩短行旅时间,使边疆与中枢之联系更为紧密,军情急报,瞬息可至,国家防御之力,自然倍增。更深远者,蒸汽机车之兴,实为工部改革之先声,一个以机械动力替代人力畜力的时代,必定会让大唐踏上前人都未曾走过的道路。我朝若能紧跟此手艺,鼓励创新,培养人才,则必能建立一个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大唐盛世。然则,变革之路,非坦途也。蒸汽机车之推广,需巨额资金以形成量产的工坊,需精湛工艺以造机车,更需明智之策以引导民众适应此等新生事物。臣建议,陛下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蒸汽机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并辅以政策支持,鼓励民间商贾们参与其中,形成官民合力,共襄盛举。说白了。崔民干这是想要让蒸汽机车的手艺推广,然后,他们也就能够获得这一项手艺,把这般耐用的蒸汽机车给造出来。到时候,他们的那些商队就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也会更加便利一些啊!再加上,有了这个手艺,以后进行持续研发,是不是可以造出来更好的这才是崔民干真正愿意支持推广蒸汽机车的原因。一时间,诸位大臣们也都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推广。李世民哪里又看不出来王珪、崔民干等人的心思呢。他等到这些大臣们都发表了意见之后,才开了口。这一开口,王珪、崔民干等人就傻眼儿了。不是,以前不都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