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机动战士(第1页)
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出来之后,也就代表着陈平安再一次当父亲了。陈平安也早已经给孩子取了好几个名字,有男孩,也有女孩。当稳婆出来的时候,一句母女平安。自然知道该用什么名字。陈云萱,这是陈平安的第三位庶女。其母乃是敬晓月。以后,你们两人就多一个妹妹了哟陈平安低声对陈云烨和陈云菱道。之所以在这时候改了名字,也是为了以后好做家谱。在这个时代,家谱也就代表着家族之身份和地位,是否兴旺,又是否为名门。陈平安和长乐公主定了婚事。在这之后,就要确定自家的家谱了。陈平安这才给小汉晟和小紫菱定下大名,陈云烨、陈云菱。小云菱拍着小手,高兴地说道:好呀,好呀,我也没有妹妹了呢!小云烨认真地道:阿耶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小云菱和小云萱两位妹妹。陈平安笑着道:这是自然,你是大哥哥,以后,就是弟弟妹妹们的保护·伞,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小云菱也跟着道:阿耶,阿耶,那我就是大姊姊,我也要成为弟弟妹妹们的保护·伞,也要为他们撑起一片天。陈平安摸了摸小云菱的头,欣慰地道:好,你们可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现在,我这个阿耶为你们撑起一片天,等阿耶老了,那就要交给你们了。小云菱连忙嘟着嘴道:我不想阿耶变老。陈平安摸着小云菱的头,没有在说什么。她还小。自然不太懂。倒是已经五岁的小云烨,其实已经很懂事了。陈平安觉得自己那关于科技的衣钵,是可以传给他的,小云烨这从小性子就比较沉稳,练字、读书、识字、做操等事都很专注。真的是天生搞科研的好苗子呢!再有一个多月,就到了金秋九月,又是一个农忙之时。那些个被查出来的流民们被安排在了东南、西南一片地区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从三月开始慢慢地移民,到了这八月,差不多五个月的时间。百万黑户,已经完成了六十万余人口迁移,原本是别人的曲部也好、还是说流·氓、黑户、苦力,甚至是包·身·工,也都被官府组织,从各地向着东南、西南等安置的县城周边迁移。在这些指定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开荒。三个月的时间。一家子能够开荒出来多少土地,那这些土地都能算在你家的名下。也就是说,你能够耕种多少土地,那就能够拥有多少土地。同时,前三年是可以不用缴纳任何赋税的,等到三年之后,才开始缴纳赋税。对于李世民来说,若是不安置这些人,恐怕永远都收不到他们的赋税。如今安置他们花了不少的钱财,还有人力、物力等。不过,这六年来,国库的存量越来越高,还是能够承担得起这一次的大规模移民政策的。这些钱,花的也值啊。百万人口,差不多几十万户。这些人安置在了东南和西南之地,进行大规模的开荒。不仅可以开发岭南之地,还能够减轻其他道的压力,更能够在三年后,获得几十万户的赋税。怎么算,那都是划算。倒是有一些王公贵族、世家名门少了曲部,少了免费的苦力、短工、长工,也就少了不少的利益。可是,这本就是仁政,又是李世民大发雷霆之下,拍案定下的国策。谁敢反对李世民丢给陈平安一个奏章,道:六十万余人已经完成迁移,从三月到五月这三个月,一共开垦出来十万余亩的田地,再加上原本就已经开垦出来的良田,就是十八万余亩。效果还算是不错了吧陈平安接过来,看了看。这般迁移,本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任务量,人员众多,还比较复杂。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只要是岭南发展起来了,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想着法儿地向那边迁移。李世民点点头道:确实,相比较西北的贫瘠,北地的荒芜,这岭南之地雨水充沛,确实是一个更适合开垦之地。陈平安道:陛下,就是这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恐怕……有一些并不想让这些流·氓能够前往岭南之地落户。李世民冷笑一声道:哼,他们敢!若是不京察天下,朕还不知道有此事,就和当年之剿匪一样。不剿不知道,剿了之后,才发现,这十道之地,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山匪,而有一些山匪,竟然还是名门之阴、族!好一个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一边自诩为名门望族,一边却又养着山匪,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如今也是一样,竟然扣下这么多的流民,让他们世代为自己劳作,不参与府兵制不说,更不用缴纳赋税!朕白白少了百万人之赋税,却还要承担着这百万人的口粮!当真以为朕好欺骗不成这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自然有这个底气,说出这番话来。陈平安回道:陛下,臣也只是觉得应该要防范一二,也不需要直接就掀了桌子,一切还是以维稳为主。李世民摇摇头道:嗯,朕明白,防患于未然也。这一点,他自然是清楚的,若是没有看史册,李世民也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们对于他手中的皇权的威胁,而看了史册之后,在了解了李治、武氏两人为了压制世家,为了能够加强皇权,所做的那些事情。他就更加坚定了这一点。有一些事,并不一定要摆在台面上。而隐藏在台面之下的争斗,其实也比较激烈。帝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五姓七望之家自然也希望大唐能够一直稳定,更希望李世民可以重用他们,同时,他们也是要依附于皇权的。但是,五姓七望之家之所以如此,还是为了自家之利益,为了崔家、李家、王家、卢家、郑家不会在他们手中没落。谁都非常想要上进。李世民找陈平安,也是想要更多地了解千年之后,也就是陈平安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发展,以及那个时代更多的制度。因为在听闻了陈平安关于工铲、资本等制度的讲解,还有千年之后的商业模式、军队制度、外交、文化、科技发展等等。这可比史册更有意思,也更能够开拓视野。什么登上了月球。这些以前也讲述过,重塑了李世民的三观。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千年之后的底层百姓,又是如何生活,如何生存,如何服从统治。说白了。这时候也不算是官方要如此,而是环境如此,是发展的必然性,让每一个人都要从农村走向城市。人本身就是一个群居的生物,不可能一直在农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只要是有了一点儿钱,有了能够在城市立足的能力,有了一个提供就业的岗位,甚至是一家人都能就业的机会,四个人挣钱,总要比一个人挣钱要好的多。就算是不买房,那也要租房子。因为相对来说,在大城市工作一年,其收入要比在农村耕种一年高很多。如此一来,有了第一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就会有第二个。有了第二个,自然也会有第三个……一直到整个村子的人家都搬走。一座城,一双人,一辈子,挺好的。可是,这种好,对于农村人来说,其实也不见得,可以说,最起码要两代人的努力和全身心的付出,最终才能在大城市站住脚跟。而等到了第三代,才可以说,于大城市中长大的。而这,就是大环境。是促使大部分的人,都要奔波,都要为了那个好日子而劳作,是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至于什么小偷小摸,那自然也有,还有什么打家劫舍,也会有。这是禁止不了的。再好的法治制度也无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善良、勤劳、本分、淳朴、朴素的人。一个房、一个车、一个礼金。成为了一个大部分的家庭都要承受的奋斗之目标。李世民听了,也不免摇摇头。他想要在大唐弄出来这样一个大环境,那是不太可能的。连温饱都不太好解决。一千六百万余人口,而几百万的流民,一千万余之中,还有王公贵族、贩夫走卒、奴仆苦力等。大部分,其实都是农户,是依靠着种地来养活一家人。让他们想办法搬到州城去,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月饼已经普及到了家家户户。嗯。一文钱一个的月饼都有了。这时候,工地也都放了十天假。陈平安的建言就是中秋佳节,普天同庆,不能大赦天下,那最起码,让工地上的那些工匠们都放个假期,让他们回去和家人团聚,总是可以的吧。而这一天,李世民也在皇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中秋宴。本来嘛。这佳宴也算是很喜庆的事情。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几杯酒下肚之后,出现了意外的状况。在座位上,喝着小酒,吃着月饼,欣赏着舞蹈的尉迟敬德,突然倒了下去,然后口吐白沫,抽搐不已。好家伙,把大家伙儿吓得啊。顿时一片慌乱。还是李世民沉得住气,立即大声下令,让李君羡加派人手,保护西内,又立即吩咐郭安,去把太医署的太医叫过来。还让人去旁边的大殿,拿了解毒丹过来。这种突发事件,确实是有一些让人意料未及。陈平安则是立即上前,查看了情况。让宫女擦拭着尉迟敬德嘴边的白·沫,他则是给尉迟敬德掐人中,又脱去了头上的幞头,解松了腰带。不过一会儿。太医署的太医来了。把脉之后,就立即打开药箱,给尉迟敬德的头上、手上扎了银针。然后,才向李世民行叉手礼,上奏了情况。中毒了。不过,并非是有人故意下毒药。而是丹毒。就是没事干吞金属粉末,吞服云母矿多年,以至于现在中风了。听到丹毒二字,所有人都松一口气。这要是有人在这佳宴上下毒,以至于大唐的功臣,河南道大总管、冀州都督、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被毒死。那这个就差不多是天塌了。毕竟,能够毒死尉迟敬德,那也可能会毒死皇帝。大唐绝对会有一场非常大的地震。好在只是丹毒,是尉迟敬德自己吃了丹药,结果中毒了。李世民蹙眉道:朕不是下令,禁止再服用五石散了吗也让陈平安在大唐邸报上面讲述了丹药之毒·性,未曾经过孙神医或者是太医署的鉴定认可的丹药,千万不要服用,为何还会出现这等事情好好一个中秋佳宴,结果出现了这一档子事儿。李世民的心情就又不好了。好在,不是有人故意下毒。可是,他明明已经下令不可服用五石散,也让陈平安在大唐邸报上面讲述了胡乱服用丹药的危害。为何尉迟敬德还会中了丹毒这个气愤,一则是尉迟敬德因为丹毒而中风,导致这中秋佳宴没了喜庆,二则是对尉迟敬德不听他的禁令,竟然敢私自胡乱服用丹药而气,三则是对于胡乱吃丹药,真的会中毒,会让影响人的寿命一事而气。不过,生气归生气,这尉迟敬德还是要抢救的。敬德可有碍太医回道:回陛下,尉迟将军中毒不深,只要是清理了身体内的丹毒,就能够康复。李世民点了点头,挥挥手,让郭安带着人,把尉迟敬德抬下去,送回府上。还让太医跟着一起,为尉迟敬德医治,一直到尉迟敬德康复为止。其实,在一旁的陈平安也很好奇。历史上,尉迟敬德可是活的比李世民还要久一些,到了高宗时期,才去世的。怎么如今会因为丹毒而中风了呢这似乎和历史不太一样了呀。陈平安也知道自己的到来,肯定是煽动了蝴蝶的翅膀。毕竟,李世民一声令下,武氏全家都已经在户籍上被描红了。可是怎么就对尉迟敬德也产生了效应了呢他都没怎么接触过这位右武侯大将军呀!